5.钼肥
(1)钼肥的主要种类和性质
生产上常用的钼肥有钼酸铵、钼酸钠、三氧化钼、钼渣、含钼玻璃肥料等
(2)钼肥的施用
作物种类对钼肥的反应:缺钼多的是豆科作物,苜蓿最突出,此外油菜、花椰菜、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甜菜对钼肥也有良好的反应。
土壤条件与钼肥施用:钼肥的施用效果,与土壤中钼的含量、形态及分布区域有关,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刘诤等将我国土壤中钼含量及肥效分为三区,即钼肥显著区、钼肥有效区和钼肥可能有效区。在北方土壤的钼肥显著区需施钼肥的作物为大豆、花生,在南方土壤的钼肥显著区需施钼肥的作物为豆科绿肥、花生、大豆、柑橘等。在钼肥有效区需施钼肥的作物为豆科绿肥、花生、大豆等,而钼肥可能有效区的钼肥施用情况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钼肥的施用技术:钼肥多用做种肥(拌种、浸种)和根外追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钼酸铵2g-6g,先用热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释成2%-3%的溶液,用喷雾器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好后将种子阴干,即可播种。浸种时,可用0.05%-0.1%浓度的钼酸铵溶液浸泡种子12小时。叶面喷肥一般用于叶面积较大的作物,在苗期和蕾期用0.01%-0.1%钼酸铵溶液,喷1-2次,每667m2每次喷液50。
6.铜肥
(1)铜肥的主要种类和性质
生产上常见铜肥有硫酸铜、炼铜矿渣、螯合态铜和氧化铜,其主要成分和性质见表9-9。
(2)铜肥的施用
作物种类与铜肥肥效:作物的种类不同,对铜的反应也不同,研究表明,需铜较多的作物有小麦、洋葱、菠菜、苜蓿、向日葵、胡萝卜、大麦、燕麦;需铜中等的有甜菜、亚麻、黄瓜、萝卜、西红柿等;需铜较少的有豆类、牧草、油菜等。果树中的苹果、桃、草莓等也有过缺铜的报道。
土壤条件与铜肥施用:我国土壤铜含量比较丰富,一般都在1mg/kg以上。在华中丘陵区发育在红砂岩上的红壤中、江苏徐淮地区的砂质黄潮土中、西北地区的风砂土及黄绵土中有效铜含量较低,施用铜肥有较好的效果。
铜肥的施用方法:铜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及种子处理等。做基肥每667m2用量为1kg-1.5kg硫酸铜,由于铜肥的有效期长,为防止铜的毒害作用,以每3-5年施用一次为宜。追肥通常以要根外追肥为主,喷施浓度为0.02%-0.04%,果树用0.2%-0.4%,并加配硫酸铜用量的10%- 20%的熟石灰,以防药害。硫酸铜拌种用量为0.3g-0.6g/kg种子,浸种浓度为0.01%-0.05%的硫酸铜溶液。
7.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注意施用量及浓度: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从适量到过量的范围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过大。土壤施用时还必须施得均匀,浓度要保证适宜,否则会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与环境,甚至进入食物链,有碍人畜健康。
注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过调节土壤条件,如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条件。
注意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N、P、K等营养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满足了植物对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五、复合肥料
1.复合肥料的概念
在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含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叫二元复合肥料,含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叫三元复合肥料,含三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叫多元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习惯上用N-P2O5-K2O相应的百分含量来表示其成分。若某种复合肥料中含N10%,含P2O520%,含K2O10%,则该复合肥料表示为10-20-10。有的在K2O含量数后还标有S,如12-24-12(S),即表示其中含有K2SO4。
复合肥料按其制造工艺可分为化成复合肥料、配成复合肥和混成复合肥料三大类。化成复合肥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二氢钾。配成复合肥是采用两种或多种单质肥料在化肥生产厂家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重新造粒而成的含有多种元素的复合肥,在加工过程中发生部分化学反应,通常所说的复混肥多指这种配成复合肥料。混成复合肥料是将几种肥料通过机械混合制成的复合肥料,在加工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机械混合,而不发生化学反应,如氯磷铵是由氯化铵和磷酸铵混合而成。
2.复合肥料的特点
复合肥料的优点:有效成分高,养分种类多;副成分少,对土壤不良影响小;生产成本低;物理性状好。
复合肥料的缺点:养分比例固定,很难适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的不同需要,常要用单质肥料补充调节。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各种养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及对施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如氮肥移动性大,P、K肥移动性小,而后效却是磷、钾肥长。在施用上,氮肥通常做追肥,磷钾肥通常做基肥和种肥,而复合肥料是把各种养分施在同一位置,同一时期,这样,就很难符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要求。因此必须摸清各地土壤情况和各种作物的生长特点、需肥规律,施用适宜的复合肥料。